產品名稱:生物繩填料 2,辮帶式填料
●產品背景
當前國外特別是日本,在利用生物膜技術凈化水體方面發展較快,已達到了工程化程度。我國對該法在河流治理中的應用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樣,同屬好氧生物處理方法。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氣池中懸浮流動著的活性污泥來分解有機物的,而生物膜法則主要依靠固著于載體表面的微生物膜來凈化有機物。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運行穩定,污泥產量小及經濟節能等優點。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載體,載體是生物膜工藝的核心部分。
1.生物膜法的優點: 1)曝氣量低,運行費用低; 2)運行管理容易; 3)增值速度慢的微生物可以保持在高濃度狀態; 4)減少剩余污泥的產量; |
2.生物膜生長的基本條件: 1)有很好的生物親和性能; 2)有較大的比表面積; 3)有較大的空隙率; 4)有較強的生物化學反應穩定性和足夠的機械強度; |
●關于生物繩填料(繩型生物填料)
1.改性載體生物效果
常見的生物載體主要以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等為原材料而制成,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塑料載體的親水性能和生物親和性較差,導致在掛膜速度、掛膜量及膜與載體的緊密度方面存在不足。生物繩填料對合成纖維對進行適當的親水與生物親和及帶電性改性,以及添加對微生物代謝活動有益作用的物質,提高生物膜的掛膜速度、掛膜量以及穩定性等。在有活性污泥投入的前提下掛膜不到24h,系統投入至正常運行時間不到一個月。
2.環狀繩型結構
生物繩填料(繩型生物填料)采用彈性材料和軟性材料混織方式,走線采用蛇行辮帶式編織方式制作成辮帶式填料,形成的環狀纖維構成放射狀結構,增加其表面積的同時適合多種微生物生長繁殖,使附著微生物濃度可以達到15000mg/L以上;彈性材料和軟性材料形成的周長環狀放射結構,增加填料的孔隙率,使固、液、氣三相得到很好的傳遞;環狀結構可以避免由于水流沖擊而導致生物膜的過度剝落。繩型填料
3.線材
中心線的強度直接影響到系統的穩定運行,伴隨生物膜的固著,填料重量會逐漸增加,受到水流的沖擊,易發生斷絲、中心繩斷裂等情況,影響了使用壽命。 繩型生物填料采用高彈絲混編工藝,單根混編線可承受5kg拉力,由于繩型生物填料的中心繩固定方式,單截面共12根混編線,實測生物繩填料可承受60kg拉力。
●產品型號
![]() |
![]() |
![]() |
BZ-S3型 適用于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處理 |
BZ-S2型 填料適用于小型污水系統 |
BZ-C3型 適用于河道、湖泊生態治理 |
●詳細參數
型號 |
比表面積 (m²/m) |
材質 |
BOD負荷 (kg/m³d) |
COD負荷 (kg/m³d) |
N負荷 (kg/m³d) |
生物濃度 (g/L) |
安裝間距 (mm) |
BZ30S3 | 120 |
PP+改性醇化纖維 (光催改性) |
0.5~3.0 |
1.0~7.5 |
0.5~1.0 |
2.5~15 |
60~90 |
BZ60S2 |
192 |
PP+改性醇化纖維 (光催改性) |
120~180 |
||||
BZ80S2 |
228 |
PP+改性醇化纖維 (光催改性) |
160~240 |
||||
BZ60S3 |
288 |
PP+改性醇化纖維 (光催改性) |
120~180 |
||||
BZ80S3 | 348 |
PP+改性醇化纖維 (光催改性) |
160~240 | ||||
BZ60S3(增強型) | 288 |
增強PP+改性醇化纖維 (光催改性) |
120~180 | ||||
BZ80S3(增強型) | 348 |
增強PP+改性醇化纖維 (光催改性) |
160~240 | ||||
BZ60C3 | 300 | PP |
120~180 |
注:改性醇化纖維具有性親水、親生物及帶電性改性效果,是生物繩快速掛膜的保證。我們的改性醇化纖維在化工廢水、高鹽廢水、市政污水都有不錯的表現。
注意材質,假冒偽劣產品很多,用普通的纖維冒充“改性醇化纖維”制作填料,固然成本低廉,效果差。
●應用范圍
BZ-S型具有高空隙率,廣泛應用于生活污水,對高濃度工業污水有更好的掛膜脫膜效果,替代傳統的彈性填料和組合填料;BZ-C型具有低空隙率,主要應用于人工生態浮島和BOD在50以下的低濃度污水中。
●掛膜效果
![]() |
![]() |
![]() |
![]() |
掛膜效果 | 改性纖維掛膜效果 | 檢累枝蟲出現 | 鏡檢大量鐘蟲出現 |
●安裝方式
1)填料支架設置縱橫間隔b(100~200mm),因此,1m3填料支架辮帶式填料安裝量為25~100m。
2生物繩填料固定方式采用PP、PE扎帶直接捆綁在填料支架上,繩型生物填料無需剪斷,可沿支架附著100~200mm再固定。
3)生物繩填料在曝氣池內設置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分流式,填料安裝在一側,另一側曝氣,填料上下方必須留有足夠的水流空間,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置曝氣導流板;第二種直接式,曝氣裝置直接安裝在填料下方,水氣混流直接與生物膜接觸和供氧。
4)分流式安裝間距b:100~150mm;直接式安裝間距b:150~200mm。
分流式 直接式
●安裝效果